|
|
![]() | |
貧富差距每年擴大 扶貧助弱刻不容緩 | 扶貧委員會公佈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,貧窮人口再創新高: 本港2019年貧窮人口達149.1萬,貧窮率達21.4%,較前年的140.6萬人,較2018年增加約9萬人,創11年新高。 即本港在2019年約752萬人口中,每5人就有1人為貧窮人口; 即使在政府的恆常現金項目如綜援等介入下,貧窮人口仍有約 110 萬人、貧率為 15.8%。 在政策介入前,元朗、屯門、葵青、深水埗、北區、黃大仙及觀塘的貧窮人口比率,均比整體20.4%為高。當中觀塘達27%,比中西區高出近一倍,按年升1.4個百分點;全區有17.58萬人屬貧窮,平均每四人就有一個貧窮。此外,深水埗、北區及黃大仙的貧窮比率相若(23.9%至24%),也都每四人就有一個貧窮。觀塘、葵青、屯門、元朗及沙田,貧窮居民都高於10萬人。 在職貧窮的情況轉趨嚴重:2019年的貧窮戶有 64.9 萬戶,當中逾三成半是在職住戶,相較過去幾年在職住戶人口都錄得下跌,去年在職貧窮住戶人口反而增加 2.6 萬人,反映在職貧窮的情況轉趨嚴重。 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由1996年的0.518升至2016年的0.539,早已突破0.4的警戒線,表示社會容易產生動盪不安。 18歲以下貧窮率由2017年的23.1%上升至23.3%,65歲及以上長者貧窮率維持44.4%,但人數上由49.5萬人增至51.7萬人,情況令人憂慮。民社服務中心調查指出17.6%受訪兒童曾經歷「捱餓」、「食少餐」或「一整天沒有進食」。兒童也沒有經濟能力參加學校活動,變相失去擴闊眼界的機會,降低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。 在金錢資助以外,教關促請香港各界同樣顧念貧窮人的全人需要,包括資源、能力發展、個人網絡等,逐步為貧窮人充權,能夠活出有尊嚴的生活。 家福會於2019年委托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開展「香港家庭幸福指數」研究,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由以下六個範疇組成:(1)家庭團結,(2)家庭資源,(3)家庭健康,(4)社會連繫,(5)社會資源,和(6)生活平衡。結果顯示香港家庭整體而言,幸福水平處於「一般」範圍(6.23 分),其中家庭團結(7.41分)、家庭資源(7.29 分)和家庭健康(6.99 分)達「一般」偏上水平,社會資源(5.19 分)則跌入「偏低」範圍,而社會連繫(4.10 分)和生活平衡(4.45 分)更屬「較差」水平。
根據社聯出版刊物《社情》:
為填補服務空隙,幫助社會上未能受助的基層人士,教關積極推出扶貧先導計劃,支援教會服侍基層,願大家化感動為行動,聚集資源,坐言起行,與基層同行。 |